國內風琴防護罩的制作方法變化史
發布時間:2020-08-13
風琴防護罩是一直用于極為廣泛的防護罩產品,外形類似手風琴而得名,最早出自德國(不完全準確,待考證)。在二戰期間,德國設計的一款坦克上已有應用此產品。國內相關行業起步較晚,大概在土地聯產承包政策之前,也就是還沒有改革開發的時候,在鹽山縣慶云鎮的村辦工廠有生產類似產品,當時工藝技術落后,支撐骨架采用木質結構,對生產工人的技術要求極高。曾經干過這個活的人在世的已經不多了。隨著改革開放,鄉鎮企業破產,之前工廠的業務員,廠長把這個行業堅持做了下來,陸陸續續的改善生產工藝,最大的是材料的變化骨架從木質,改成厚紙板,厚紙板應用時間很短,再后來改成青稞紙,再后來引進德國技術,改用塑料板,及現在的PVC板材,外層的布料材質變化也很多。現階段生產工藝大部分也是用熱合機加工了,仍有個人作坊式采用膠水鏈接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