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檳榔加工行業排放標準
發布時間:2018-07-31
海南省近日出臺了《檳榔加工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為“榔煙”“榔水”等排放的污染物劃定地方標準,減少環境影響,倒逼海南省檳榔產業綠色改造升級。
據悉,這一標準是海南省制定發布的第一個行業類污染物強制性排放標準,填補了海南省乃至全國檳榔加工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領域的空白。
為什么要制定這項強制性地方標準?海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廳大氣環境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檳榔土爐熏烤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煙塵、焦油、一氧化碳及硫化物等污染物,已對海南省局部區域空氣質量造成嚴重污染,特別是利用橡膠木屑木糠土法熏烤檳榔產生的大氣污染影響尤大。
據測算,“土法”熏烤1噸檳榔需要1.2噸橡膠木,每噸橡膠木產生約5500立方米廢氣,周圍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濃度可達到700~1000微克/立方米,這會給大氣環境帶來“重負”。同時,檳榔粗放型加工過程及深加工過程中涉及到水環境污染,也是群眾重點投訴的環境問題,急需用統一的標準對全省檳榔加工企業進行規范化監管。
“通過制定標準,海南省明確了檳榔加工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等排放控制要求,并對各污染物的監測要求以及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等作出明確規定,”這位負責人說,標準制定基于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的思路,充分考慮了費效比、維護成本等因素。
記者獲悉,標準的出臺使既要“檳榔綠金”又要“優良環境”具備可行性,從而倒逼檳榔產業提標改造、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