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黃巖塑料模具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
發布時間:2013-10-09
靈活的生產經營機制
從體制上看,有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業,也有合資民營和個體企業。從經營方式看,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權屬于廠長,職工實行招聘制,可進可出。人才使用采取企業選送和引進大專院校畢業生并舉,還采用高薪聘請區外高中級科技人員和聘用本地業余兼職科技人員,以滿足企業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需要。在經營過程中,多數企業采取以廠級領導為核心的承包經營責任制,也有以班組為單位實行承包。不少企業的廠級干部也參與班組承包。有的企業允許承包組自接業務,允許承包個人集資購買設備。有的企業對承接業務、生產調度、產品與工藝設計、質量驗收均由廠部實行“四統一”辦法。不論采取哪種方式,他們都采取了“按勞計酬”和“多收益多分配”的原則,職工勞動熱情高,生產周期短,經濟效益好。
社會化的協作加工網絡
黃巖模具工業經過自然分工,形成了專業模具制造和提供成套加工服務企業兩大類,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他們從事模具制造和機械加工、熱處理加工、鍛造加工、電加工、鉗工加工、皮紋加工、雕刻加工以及測繪設計等業務。有的模具制造企業內部還形成協作加工網絡,企業購置部分關鍵設備,其他設備可由個人購置,放在車間,自己經營,自己管理。與模具工業相關的標準件、原材料、設備及五金工具等行業也迅速發展,構建了功能齊全的社會化模具加工協作大網絡。如黃燕模具集團有限公司就是一個提供模具鋼和標準件為主的企業,為本地和國內青島海爾、榮事達等公司提供標準件。
配置精良的技術裝備
隨著塑料工業發展和延伸,需求層次的提高,對模具的精度和要求也越來越高。黃巖的企業加大了技改投入、添置先進設備,來確保模具質量。據不完全統計,近五年來,黃巖模具行業投入技改資金達四億多元,購置加工中心和其他各種數控設備。浙江模具廠通過技術改造,投入五千多萬元資金,被國務院確定為特定振興企業,國家經貿委下達了第一期、第二期國家級“雙加”工程項目,2001年又被列為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雙高一優”項目,投資1.3億元。到目前為止,全區2000多個模具廠已擁有各類設備6045臺,其中數控設備3809臺,數控化達63%;同時,已采用CAD/CAE/CAM進行設計、分析和制造,大大提高了黃巖模具產品檔次。
吃苦耐勞的高水平技術隊伍
黃巖模具企業技術隊伍是拜師帶徒發展起來的,師傅言傳身教,學生邊干邊學,在生產實踐中掌握技術。隨著模具業迅速發展,一批批農村勞動力通過拜師求藝陸續轉變為產業工人,形成了一支規模較大,技術水平較高的工人隊伍。近幾年來,各企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水平。有的到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學習深造,有些還派到國外去學習,有的邀請國外專家、香港和國內各大企業、大專院校教師來指導項目,區里還利用職業學校和工業技校辦模具專業班,補充模具技術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充實隊伍,提高素質,創造黃巖模具隊伍人才特色。根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區有從事模具制造的專業人員4.5萬人,其中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上萬人,還聘請各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國營大廠高中級技術人員1000多人;有的熟練工人還被廣東、山東等地高薪聘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