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鈑金工陳炳東
發布時間:2018-05-03
陳炳東成為鈑金加工能手,除了肯吃苦,能擔當,尤其離不開愛琢磨的勁兒。
在某重點機型重力加油口組件制作中,因外購成品件與飛機理論外形不符合,造成總裝現場停產。陳炳東一遍遍思索驗證,沒采用常規按成品外形加工的方法,而把成品件放到飛機上確定曲度差,并專門設計了一種新方法,成功把成品件與飛機部件緊密連在一起。
他說:“做鈑金,瞅著是用手干,是體力勞動,實際也是腦力活。只有不停琢磨,才能找到最優辦法。”
解決重力加油口組件難題只是陳炳東愛鉆研的縮影。平時,陳炳東沒少因為關鍵部件或技術,叮叮當當研究到半夜。2015年,航空工業哈飛成立以陳炳東為領軍人物的鈑金專業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后獲哈爾濱市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黑龍江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榮譽。
兩年多來,陳炳東帶領工作室完成十幾項創新成果。問到秘訣,不善言談的他就一句話:無論多復雜的活兒,琢磨透了就不難。
一塊“大地板”面積約1.5米×1.5米,厚度不到1毫米。板面有各種不規則的U形、Z形、S形,凸凹翻邊轉角多達24處,技術難度很高。
砸“大地板”有多難?每個翻邊轉角要砸二三十錘,每錘力量大小不能有絲毫變化,下錘地點不能有絲毫偏差,否則材料會抻裂。陳炳東反復摸索,他自制橡膠錘,千錘萬錘,終于掌握了技術要點。從此,經他砸過的“大地板”無一損壞。
據航空工業哈飛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整架飛機零部件中,鈑金零件占比超過50%。鈑金活兒需純手工操作,加工難度大,其質量直接影響整機性能。
從1981年進廠到現在,陳炳東一直負責飛機鈑金關鍵件、重要件加工,過硬的技術和先進操作方法無人可替代。迄今,他解決包括“大地板”在內300多項技術難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國防科工委技術能手、航空工業首席技能專家、哈爾濱大工匠等眾多榮譽。
“現在國家經濟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工人更要干一行、專一行,才能無愧于新時代。”他說。
從普通的飛機鈑金工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30多年來,航空工業哈飛職工陳炳東靠著一身鉆勁,帶頭解決300多項技術難題,節約資金逾1400萬元。
從普通的飛機鈑金工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30多年來,航空工業哈飛職工陳炳東靠著一身鉆勁,帶頭解決300多項技術難題,節約資金逾14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