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修復車體缺陷
發布時間:2018-04-28
鈑金工雖是手藝活,但要干得好還是要靠腦子。這些年,宗祥骙憑著絕活手藝和豐富的理論知識,為公司解決了很多難題。有一次,公司試制的一臺新車,后車門關閉力過重,問題頻次高達80%。宗祥骙立即來到總裝車間查找問題,通過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相關數據測量、比對,他采取對窗框與內板焊接增加一組墊塊的方法,完美解決了這一難題。
工作之余,宗祥骙還發明了一套“汽車外觀面缺陷快速修整法”,這套修整法分為5式操作法。宗祥骙向記者展示了這幾個操作法。比如,車子的前后門在調整時,需要前后對齊,以前調整時完全靠工人搬動車門,非常費力。宗祥骙利用杠桿原理,制作“四門調整省力撬棒”,不僅省力,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這5式操作法每年為公司節省數百萬元的成本,還獲得2017年南京市十大操作法稱號。
這么薄的輪罩,如何敲得這么平整?這一手“神錘功”如何練就?宗祥骙笑著說:“砸得多了,手里就有了感覺。”他1986年進工廠就干鈑金工,起初就是一塊小鐵皮、一個小鐵錘,師傅為了磨練他,要他敲成各種形狀:一個圓弧、一個直角、一個立體的五角星……用力過度,薄薄的鐵皮會被砸裂,但用力不到位,又砸不出形。
“年輕時,砸到手指是家常便飯。”宗祥骙伸出左手給記者看:這個指甲就曾被砸掉,后來才長出來的。他又張開嘴巴,指著一顆門牙笑著說,這顆牙齒缺了一小塊,也是被錘子砸的,不過是被別的鈑金工砸的。
以前新產品試制時,沒有模具,都是靠一錘一錘敲出來的。“這些錘子跟了我幾十年。”宗祥骙說。
市委市政府聯合命名了446名市勞模,他們是我市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優秀代表,是推動南京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時代先鋒。本報記者走近其中部分勞模,傾聽他們成長的心路歷程,體驗他們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今天起,本報推出“時代先鋒”欄目,與你分享勞模的故事。
給宗祥骙一塊薄薄的鐵皮,他就能用錘子敲出各種你想要的形狀。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宗祥骙干了30年的鈑金工,練就一手出神入化的“鐵錘功”。這些年來,他經歷了躍進卡車、依維柯商務車、MG和榮威小轎車等多種車型的調試生產,解決調試過程中產生的缺陷,給出合理化建議。
給宗祥骙一塊薄薄的鐵皮,他就能用錘子敲出各種你想要的形狀。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師宗祥骙干了30年的鈑金工,練就一手出神入化的“鐵錘功”。這些年來,他經歷了躍進卡車、依維柯商務車、MG和榮威小轎車等多種車型的調試生產,解決調試過程中產生的缺陷,給出合理化建議。
機器人噴漆、焊接、搬運……走進南汽浦口基地的生產車間,記者發現,埋頭苦干的基本都是機器人。宗祥骙向記者介紹,這里的自動化率已達到99%。
但是一走進車身生產的一個車間,記者仍看到20多名工人正在一條生產線上不停忙碌著。這里就是宗祥骙工作的場所,他們主要負責轎車的四扇門和前后蓋的調整,并且檢查確保車身的平整。“在汽車生產制造中,少數工作仍是機器人無法替代的,尤其是鈑金,小到銼刀和小砂輪機的操作,大到一般平面撬平矯正返修等技術,都需要高素質的鈑金工。”宗祥骙說。
在宗祥骙的工作室有一個車輪罩,他告訴記者,這是一臺試制車的后輪罩,上面不平整,需要手工修復。記者靠近仔細一看,才發現罩子邊呈波浪形。“修復的第一步,得把它敲平了。”宗祥骙一邊說,一邊拿起一把木頭小榔頭,輕輕地敲,就敲了幾下,原先的波浪形已經不見了。
宗祥骙又拿起銼刀一點點修磨:“現在看起來已經平整了,但摸上去還沒有完全平整,所以還要用銼刀銼。”完成之后,又用小小的拋光機給它拋光……這時的輪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光滑平整,嚴絲合縫,看不出一絲修復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