鈑金工王維強和他的勞模師傅桑仁龍的故事
發布時間:2017-04-26
我叫王維強,04年從技校畢業后,跟著桑仁龍老師學習鈑金,在桑老師的指導下,我用了六年時間,從實習生成長為一名高級技工。
2004年夏日里的一天,剛從技校畢業的王維強來到中航工業江航副油箱廠鈑金組實習,結識了自己的師傅桑仁龍。
王維強至今仍清楚地記得,自己對師傅的第一印象是師傅特別細致和認真,哪怕一道肉眼很難看出的裂縫都難逃師傅的“火眼金睛”。打他進廠那天起,桑仁龍師傅幾乎每天都會和他重復同樣一句話:(出車間現場錄音壓混)干活時一定要細心檢查有沒有小裂紋,如果發現細小的裂紋一定要及時挑出來。
裂縫雖小,卻直接決定著鈑金工種的作業質量。正如鈑金工入行容易,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鈑金工,卻需經歷一個細致而又漫長的過程。和鈑金打了二十多年交道的桑仁龍師傅精通從鈑金加工到總裝的全部工藝,這些寶貴的經驗,桑師傅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王維強。“很多方面都需要不斷提高,有些如果師傅不講的話,靠理論無法達到。桑老師說你要比行內的標準還要高一點,這樣才能保證后面不會出任何問題。”
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悟性極高的王維強很快掌握了獨立完成各種鈑金件的加工技巧。正當王維強要出師時,出現了一個小插曲。2007年單位集資建房,由于工齡短,王維強沒有得到分房機會,這讓他產生了辭職的念頭。師傅桑仁龍得知徒弟的想法后很不安,不善言辭的他決定要和徒弟交交心:“作為師傅不僅要傳授技術,我畢竟比他們年長點,比他們看的開點。走了也可惜,一是對他自己負責任,也想為企業挽留人才。”
留下來的王維強急于證明自己的工作能力。一次趁桑師傅出差不在,王維強和同事嘗試單獨研究制作天線骨架,后來才發現和圖紙型號對不上,差點闖了大禍。桑仁龍師傅回來后沒有批評他們,而是引導他們發現問題,獨立解決問題。桑仁龍說:“作為師傅教徒弟主要是教方法,教他怎樣解決問題、創新的思想,如果一個徒弟墨守成規,永遠不會有多大發展,只有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超越師傅超越自己。”據統計,桑仁龍改裝、自制且大多被實踐中一直沿用的工具多達40多套,絕大多數打破了單一工種作業界限。2014年,中航工業江航副油箱廠成立“桑仁龍勞模創新工作室”。王維強自豪地告訴記者,鈑金組經過桑仁龍師傅的精心澆灌,已成為全公司復合型優秀團隊。“我們同事都很努力,是因為有桑老師在,他不需要說太多,桑老師是我們的標桿。”